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叛逆孩子學校選慧騰成長學校(7歲孩子叛逆期怎樣引導孩子)
7歲的孩子,如果有叛逆的現象,如果引導不好,對以后青春期影響很大。可以做以下嘗試:
第一,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而不是訓斥。家長可以和孩子說:看到你這樣兒,我很傷心?;蛘哒f:聽到你這樣說我很難過。
第二,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說教。家長可以和孩子說:聽到你說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你當時一定很氣憤。

第三,分享自己的經歷,而不是打壓。家長可以和孩子說,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兒的事,當時我的心情跟你現在很相似……而不要說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怎樣怎樣。
靠譜,河南護航教育是一家專業的戒網癮學校,青少年特訓學校,河南鄭州叛逆孩子管教學校,正規青少年矯正學校,專業從事問題青少年心理教育、行為教育及文化教育的專門機構,是經過教育局批準的,并且支持的教育機構,所以是正規的。
7歲的小孩叛逆不聽話,多數是父母親人寵溺造成的。研究表明,小孩子在18個月大的時候,就會揣摩對方心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也是這個道理。只是小孩需要的過分了,父母一味的遷就,慢慢就養成了現在的叛逆不聽話,變成了熊孩子,比青春期提前了五六年。好在現在還小,如果家長及時注意這個問題,及時介入正確的教育,應該可以糾正過來的。
首先,家長要改變觀念,嚴是愛松是害,好好記住這句話。小孩子犯錯了,一定要接受應有的懲戒,不能讓親情減輕的罪責,讓孩子逃避懲罰,更不能縱容孩子,認為是小事而已,他只是個孩子而已,如果這樣的話,客觀上是慫恿了他。
其次,要給小孩子立規矩,定守則,簽協議。對于熊孩子,過多的溫言細語起不來什么作用,野慣了的孩子缺乏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缺乏規矩意識。在他心里,我是第一,自我意識膨脹,不把長輩放在眼里,所以才會不聽話,不聽教導。所以,必須重新給他制定規則,講道理也要,做不好懲罰也要。如果真的苦口婆心不聽,偶爾嚴厲的懲罰是非常有必要的,現在不懲罰,將來社會上再懲罰就遲了。

再次,七歲剛好是小學一年級,家長應該緊密聯系班主任老師,共同探討教育好小孩。剛讀書的小孩比較聽老師的話,家長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充分借助學校老師的力量去改變孩子。及時把情況跟老師說明,充分放權給老師管教,小孩犯錯一定要充分尊重老師的處理意見,與學校形成合力,應該可以幫助小孩轉變過來的。
第三,多鼓勵小孩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叛逆不聽話的小孩,他身邊的朋友很重要,家長要注意這個問題。平時家族里面他比較聊的來的,要找機會多跟他談談,效果特別好。外面的一些小伙伴,家長要幫他甄別一番,有些損友真的要旗幟鮮明禁止交往。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他身邊的人會影響他的,家長一定要選好,選正能量的人就可以讓小孩補充正能量。
最后,還是家長要多多學習,多點和小孩斗智斗勇的教育方法,今天的付出是小孩光明的未來。事業再成功,小孩沒有教育好,將是一生最大的遺憾。祝天下父母事業有成,不為子女操心。有什么可以關注溝通。
首先,矯正一個不妥的提法,青春期就是青春期,不宜用“叛逆期”來稱呼。稱呼青春期為“叛逆期”,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是一種誤導,暗示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就不再是省油的燈,就要與父母以及成人世界對抗。
這是不對的。青春期不等于叛逆期,青春期就是青春期。

至于父母如何幫助青春期孩子順利度過,那就需要了解青春期的本質是什么。除了人類,其他動物物種沒有青春期的概念。那么,人類的青春期是為什么呢?父母需要記住青春期意味著孩子三個成長維度的不均衡。
青春期的標識是性發育成熟,男生是夢遺,女生是初潮,這意味孩子的性發育已經成熟,他們的身體已經具備生兒育女的能力。對于除人類意外的其它動物物種來說,性成熟就意味著個體成年了,進入繁殖階段了。但是,人類是例外。例外就例外在青春期的人類個體雖然性成熟了,但是孩子們的大腦發育還沒有成熟。人類的大腦要到大約25歲才會徹底成熟,所以,也有墨爾本的心理學家建議把青春期的結束延至25歲。如果這樣來說,青春期的本質就是性成熟到大腦成熟的一段過渡期。
不過,從發展心理學角度,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性成熟,但他們的心智并沒有成熟,特別是他們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沒有成熟,人格和社會性是人類相比于動物不同的一個重要區別。從這個角度,青春期其實就是兒童期到成人期之間的一個過渡期,其中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是青春期的關鍵任務,青春期也是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敏感期。
問題往往就出現在這里。兒童的社會化發展是以成年人為主導的,學齡前的兒童社會化發展通常以父母為主導,父母怎樣,孩子就有樣學樣成怎樣;學齡期的兒童社會化發展的主導是教師,教師怎樣教育,孩子就被塑造成怎樣。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是成年人,兒童的社會化發展都是以成年人的要求和期望為指引。但是,青春期則不然,青春期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主導因素不再是成年人,或者說,不再以父母、教師為主導,不再以父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為指引,而是以朋輩,以同伴,以朋友為主導。這樣,對于那些習慣了以的支配性方式和手段對待孩子的父母和教師感到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了。
不僅“不聽話”,而且青春期的孩子還高度敏感,他與生俱來的寫在基因里的成長程序會驅使他交接朋友,嘗試愛情,而這又與中國教育意識形態格格不入。結交朋友不能耽誤學習,早戀更是要嚴防教守,等等。由于父母、教師的要求沒有根據孩子寫在基因里的成長程序來因勢利導地教育和引導,勢必引起親子或師生沖突,促使青春期孩子與成年人的進一步隔閡。

看出來了吧,之所以長期以來中國家庭、學校和社會把孩子的青春期視為“叛逆期”,根本原因是成年人,父母、教師和社會好事者,對青春期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不符合孩子與生俱來的成長規律,招致孩子的抵觸,激化親子、師生等成年人與孩子的沖突。
那么,也就不難回答題目的問題,家有初中生,父母如果能都懂得如何根據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因勢利導地教育引導,能讓孩子信任并且引為朋友,那么父母也就能在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到更為重要的影響作用。這樣就就不難幫助和陪護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既不因過于倚重學業而耽誤其實更為重要的人格和社會性發炸,也不因不恰當的教育應對促使親子關系惡化,使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失控。
17歲是孩子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尤其要注意親子關系的培養。家長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給予孩子的關愛要適度。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足夠的自我意識,家長不能再把他們當成沒長大的寶寶,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管頭管腳,總是各種嘮叨,那肯定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
二、把孩子當成朋友來交流。17歲的孩子自我感覺已經成熟了,但其實他們的世界觀還是很片面,需要家長的引領和指導。所以,我們家長要放低身段,把他們當成朋友一樣,對身邊的各種問題隨時交流、隨時引導,用貌似不經意的閑聊,替代討厭的說教。

三、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是自己最強大的后盾,這一點尤其重要。有許多比較叛逆、走上歧路的孩子,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家庭中找不到溫暖和支持。我們理性的家長,應該隨時隨地讓孩子感受到,不管你在外面遭遇怎樣的風雨,家永遠是你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