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7歲孩子叛逆期怎樣引導孩子)
學生叛逆(一般在12到16歲之間)是指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擔心外界忽視自己的存在,當“叛逆”反應強烈時,是一種不健康的心里。
解決方法:1、心里疏導。通過心里疏導、行為教育打開孩子的心扉,解開孩子的心結,讓孩子理解父母,理解老師,理解身邊的所有人的善良,理解社會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社會。2、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充滿自信心。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成功,讓孩子自信,讓他們學會相互關愛,學會感恩,學會做人,學會生活自理;父母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3、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講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多么的好、多么的優秀等,這樣孩子會更“叛逆”。4、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里人對自己的關愛。
希望“叛逆”的孩子們都能盡快走出叛逆期,成為善良、快樂、健康的陽光少年!
7歲的孩子,如果有叛逆的現象,如果引導不好,對以后青春期影響很大。可以做以下嘗試:
第一,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而不是訓斥。家長可以和孩子說:看到你這樣兒,我很傷心。或者說:聽到你這樣說我很難過。
第二,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說教。家長可以和孩子說:聽到你說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你當時一定很氣憤。
第三,分享自己的經歷,而不是打壓。家長可以和孩子說,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兒的事,當時我的心情跟你現在很相似……而不要說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怎樣怎樣。
7-8歲小孩叛逆期怎么教育?
1.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叛逆期:
我理解的叛逆期就是孩子處于一種成長過程中的過渡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聽話”。如果這樣可以判定是否在叛逆期的話,那幾歲都有可能在叛逆期。比如嬰兒期換尿布時吭吭唧唧不配合;學步期時不讓去有坑的地方走卻偏不聽,哪里危險去哪里;在幼兒園里有時候也會做出不聽老師指令的事情來;上學了寫作業磨磨蹭蹭;青春期更會和家長對著干……一切這些貌似小朋友的叛逆期貫穿了整個養育過程。
2.那我們再來看看小朋友在這些“不聽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狀態呢?我們拿您想了解的7-8歲小朋友來說說: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四個階段理論來說,7-11歲的小朋友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具有了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獲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維可逆。但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活動仍局限于具體的事物及日常經驗,缺乏抽象性。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采取行動前可以通過心理運算來考慮清楚一部分可能的后果,所以就不會像2-6歲那么沖動行事,同時他們也不會像在之前那么輕信他人,并且放棄許多現在他們認為不可能的“神奇”觀念,比如不再相信圣誕和老人和牙仙。也就沒那么好“騙”了。
這也就是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建立適應這個社會的邏輯體系,有自己一套邏輯分析的理論,所以貌似很多原來聽父母話的情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出現了和父母對著干的時候。其實這也是小朋友們在探索著建立他們內心新的邏輯關系。
3.那我們該如何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建立這種新的邏輯關系呢?也就是如何“教育”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呢?
我有個方法可以試試: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講規則、執行規則。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有多少次被父母訓的回憶,只能記著父母訓我們的發怒的表情,但不能想起來為什么挨打挨罵。這里面又有一個小知識點,就是當人類進入情緒中就很容易引起應激反應,很難進入有效的邏輯思考,就是說當孩子面對父母的斥責時,當時很可能進入恐懼這種情緒,就很難理解父母所表述的道理。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先讓孩子的情緒是平穩的,才能把我們后邊的道理(邏輯)傳輸給他們。
既然態度和善了,那堅定的是什么呢?我們不能一味的只有和善對待孩子,那這樣就變成寵溺,沒有規則和疆界。家里和社會都會有各種約束與規則,要和孩子講清楚什么是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堅定的是規則的執行,但一定要態度和善的執行。
7-8歲以后孩子上學了,正是一下子面臨來自家庭和社會上的各種規則的撲面而來的境遇,他們也會有各種迷茫、困惑,所以也會“以身試法”,去試探各種規則的疆界。
舉個例子:孩子回家寫作業特別磨蹭,看著就寫的快些,不看著就在那里玩,很少的作業能寫到很晚。家長其實自己每天有很多事情,哪里有時間這么和他們耗?家長這時候嚷也嚷了,催也催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建議家長可以拿出幾天時間,晚上回來就先陪著他完成作業。告訴他,我們其實也很理解你寫作業的難度,需要我們什么幫助我們就在身邊,但作業一定要按時間完成,你是學生,這也是你的責任。剛開始可能效果并不好,就這么和善和堅定的陪著他,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我兒子在7歲時也是處于這個狀態,上學幾乎我天天被請到學校去,他聽不進老師的說話,無論我說什么他都會說不,更別說能在學校認真聽講學習了。后來學校老師和我都是每次給予他溫柔對待,然后嚴格執行規則,當然這個過程確實也很艱難,我也沒少被氣得半教,但就這一條原理我們一起堅持了三年,現如今小伙子已經有很大變化,他熱愛學習,愿意自律,學業優秀。當然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也會繼續堅持下去。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呈現都是給我們的前進成長的契機,即使有時候和孩子發了脾氣也別氣餒,我們也是第一次做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如果自己實在難以在那個當下和善的對待他們,就暫時離開一會兒,什么時候我們自己情緒好些繼續再和善的“教育”他們。
一起加油!父母不易,孩子更不易,多份理解,共同成長!
八歲叛逆期的孩子想要教育的話,就應該耐心細致的去和他講解。
一定要和他講道理,不可以動粗。因為孩子畢竟還小,不要傷害到孩子。慢慢的和孩子講解一些道理之后,孩子就會懂了,也就會遠離叛逆期了。
教育孩子需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可以給與孩子的可以滿足,但是如果不能給孩子的孩子即使打滾哭鬧也不能給與孩子,作為家長以身作則的同時,要讓孩子認識到問題本身的問題所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第一個關鍵叛逆期,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有自己的小脾氣,自己的想法,給予支持,并且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協助成長,給予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