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家長必備攻略:引導孩子擺脫網癮,學校方法與建議助力戒網之路
中學生如何自主戒除網癮:方法與策略
在當今信息化社會,網絡已成為中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成癮問題正逐漸浮出水面,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針對這一問題,華中師大陶宏開教授提出的“三心四步”策略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所謂“三心”,即愛心、耐心和誠心。對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來說,首先要以真誠的愛去關心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關懷與溫暖。通過耐心的溝通與交流,解開孩子心中的“結”,引導他們理解并接受一些樸素的道理,比如如何愛自己、愛父母、愛祖國等。在與孩子交談時,態度要真誠,避免做作,讓孩子感受到平等的交流氛圍。

“四步”策略則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方式,讓孩子在不反感的情況下開始交流。第二步是通過談論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逐漸過渡到中心問題,避免直接談及上網、游戲等敏感內容。第三步是引導孩子對父母的認同感轉移到學習的重要性上,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孩子會自我認識到上網成癮的壞處,從而自覺地戒除網癮。
對于正規戒網癮學校是否能真正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問題,家長應該持謹慎態度。過度的干預和將孩子送入特訓學校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重點是父母的陪伴和疏導,家長應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良好親情關系。
真實故事:劉華安的反思
劉華安是一位霓虹燈加工廠的廠主,他的兒子曾深陷網絡世界,生活日夜顛倒。劉先生為了幫兒子戒除網癮,曾考慮將其送入戒網癮學校。但最終,他選擇了陪伴和疏導的方式。他意識到,過度的干預可能會適得其反,毀掉孩子的一生。
劉先生分享的經歷提醒我們,面對孩子的網癮問題,家長應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多給予孩子關愛和理解,而不是簡單的干預和送去特訓學校。

戒除網癮需要孩子、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過理解、關愛和耐心的溝通,我們能夠幫助中學生走出網絡成癮的困境,迎接更加健康、積極的未來。我詢問他:“面對生活的困境,你沒錢時是如何解決吃住問題的?”他坦然告訴我,那段時間他夜晚在網吧和廣場上尋找棲身之地,白天則到商場尋找免費試吃的食品以維持生計。他僅有的幾件保安服,因舍不得丟棄,用油布包裹并藏在公園草叢中,但拿出來時已經散發出陣陣異味。這一幕讓我深感痛心。
想起我兒子以往的表現,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親朋好友都看好他的大學前景。只是后來,他因過于沉迷網絡,成績逐漸下滑。只要他能戒掉網癮,我相信他一定能有出人頭地的那天。
在2009年,當我將他接回家時,我試圖為他尋找新的出路,比如參軍。我為他支付了體檢費用,但他卻選擇用這些錢去上網,一連幾天都未歸家。我也曾尋求看守所朋友的幫助,希望能將他送到那邊待一段時間以遠離網絡,然而被朋友拒絕,因為這涉及到法律問題。
走投無路的我,上網搜索“哪里有好的戒網學校”,龍悔學校躍然眼前。學校的簡介讓我看到了希望,封閉式的環境、心理疏導配合國學教育,這正是我兒子所需要的。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環境和心理輔導是幫助他戒掉網癮的關鍵。
于是,在2010年9月,我帶著兒子來到了龍悔學校。雖然我在兒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多加過問,但看到他在學校留言板寫的信,我感受到了他的改變。他在信中回顧了過去的經歷,包括幾次上網的經歷,表達了自己的懺悔之情。

然而好景不長,半年后我接他回家時,他的網癮再次復發。在2012年初,我不得不再次送他進學校。這次他在學校待了五個月。但回來后,我發現他的網癮并未完全消除,仍然頻繁上網。更讓我震驚的是,他在學校遭受過輔導,因為跑步跟不上就引導了幾次。而且他在學校還要參與繁重的勞動。得知這一切后,我深感后悔和愧疚。
我兒子沉迷于網絡的原因可能與我和前妻的離婚以及我忙于工作無暇照顧他有關。我是2000年與前妻離婚的,離婚后我去了福州賣鞋。那段時間,我兒子居無定所,在多個親戚家寄住。他告訴我,他在親戚家感受到了歧視。我感覺那段居無定所的日子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創傷。后來我在家鄉籌辦工廠時,兒子已經迷戀網絡并因此被學校退學。那段時間我確實無暇顧及他,只能給他錢作為補償。我意識到我盡到了物質責任但教育責任缺失了。如果當時我多點時間照顧他或許就不會有那么大的網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