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秘籍:破解學生因沉迷網絡傷害父母的惡性循環
青春之困:戒網癮學校背后的故事與爭議
一、關于戒網癮學校的真實經歷
在四川某縣的一所文武學校里,曾有一位名叫周林馨的17歲女孩,因為父親的江湖氣息和母親的期望落差,以及自身的叛逆性格,被送到這所學校。這里既有文武雙全的學生,也有深陷叛逆期的少年少女,更有被父母扭送而來的網癮孩子。學校實施軍事化的封閉管理,一年到頭學生都待在學校里。對于周林馨來說,她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學校的嚴格管理,更有隱藏在背后的性與暴力。

周林馨回憶起那段日子,總會想起那些被羞辱的日子。她曾親眼目睹教練對不聽話的學生大打出手,甚至辦公室里的下馬威讓她心生恐懼。班上的同學年齡跨度極大,從8歲到22歲的都有。在這個魚龍混雜的環境中,周林馨也經歷了許多內心的掙扎和沖突。雖然她在學校有些惡名,但也懂得照顧弱者,站出來維護被欺負的同學。當班主任被指是周林馨的朋友所為時,學校卻勒令她退學。面對這個叛逆年紀的女孩的困境,父母決定將她送到任何可以管束她的地方。這時,母親在網上看到了這所文武學校的信息,他們決定讓周林馨去嘗試。對于周林馨來說,這只是她人生中的一段插曲,背后隱藏著更多的故事和爭議。
二、戒網癮學校的興起與爭議
文武學校宣稱文化與武學并重,但實際上文化課教學常常缺失,而武學課程則較為嚴格。每天武術訓練結束后,全體師生會在學校主席臺前集合,總教練會針對違紀學生進行批評和懲罰。懲罰方式主要包括棒打和吊打兩種。對于犯錯情節較輕的學生,通常采用棒打的方式,而在更為嚴重的情況下則會進行吊打。被吊打的學生往往會遭受嚴重的身體傷害,需要長時間恢復。
周林馨作為旁觀者,第一次目睹了這種懲罰方式,心生恐懼。除了肉體上的懲罰,學校里還存在精神上的羞辱。部分學生對性的朦朧渴望常常導致違紀行為,但在教練眼中,這些沖動卻被當作笑料。一次情侶在宿舍親熱被舉報的,教練當眾的羞辱給全校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在這所學校里,等級制度分明,學生間的爭斗也很激烈。周林馨為了尋找安全感,選擇了一個“大哥”做男朋友。即便在戀愛關系中,她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次因小弟與人爭執導致的水瓶砸碎,讓周林馨意識到校園內的沖突嚴重性。她原本希望通過道歉解決問題,但對方的拒絕以及胡海梁的介入使得情況更加復雜。胡海梁是文武學校的頂尖人物,與總教練關系密切。周林馨為了應對可能的沖突,開始策劃了解胡海梁的行動。她通過假裝請教編手鏈的方式偷聽信息,并掌握了胡海梁與其女友見面的固定地點。為了應對可能的紛爭,她甚至派出小弟在廁所外守候,這一行為雖然可能揭示了一些關于胡海梁的秘密,但也充滿了風險和不道德的因素。

在這所文武學校里,生活并不容易。物質上的不足、精神上的壓力以及校園內部的復雜人際關系都為這里的每一個學生帶來了挑戰。學生們需要在逆境中尋找自己的道路,學會面對困難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也需要學會尊重他人、處理人際關系,并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在充滿緊張氛圍的背景下,胡海梁在特定的場合遭受了嚴厲的懲罰。當晚,他被吊在只有五根手指能觸地的高度,遭受了三十棍的挨打。他的女友,因穿著裙子,也承受了二十下杖刑。總教練利用這個機會對他們進行嚴厲的規訓,用尖銳的語言刺激他們,似乎試圖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讓他們明白某些道理。
兩天后,周林馨回到宿舍,發現她的床上用品被掀到地上,上面甚至倒滿了廁所垃圾,幾片滿是血的衛生巾大張著躺在棉被上。這種明顯的挑釁讓她深感恐懼,她不明白為何會受到這樣的待遇。下午練功時,她得知即將面臨的困境——她將被毆打。周林馨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擔憂自己會以何種“罪名”被處罰。當她回到寢室時,看到胡海梁的女友倚在宿舍門口冷笑了一聲,她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預謀已久的沖突。
當時正值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辦之際,整個學校都籠罩在一種特殊的氣氛中。盡管奧運會的舉辦給學校帶來了一些歡樂的元素,但在武術班的背景下,這種歡樂被淹沒在了暴力的陰影之中。總教練在例會上強調了在奧運會期間不允許有任何違反紀律的行為發生。胡海梁的挑釁行為似乎并未因此停止,他計劃等奧運會結束后進行一場群架。這讓周林馨感到更加焦慮和無助。
在那一刻,當她被棍棒重擊腰部時,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瞬間崩潰。她感到自己從腰部開始被撕裂,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回到宿舍后,她被眾人攙扶著躺下,連續四天,她無法言語,無法進食,自尊心被徹底摧毀。在這所文武學校里,她無法再信任任何人。
第五天,她撥通了父母的電話,哭泣著表達了對回家的渴望。在家待了幾天后,她向母親坦言不想回到那所學校。母親并不理解她的痛苦,反而責備她不識好歹,甚至揚言要強行將她送回學校,一直待到二十歲。

第二天,母親開始限制她的行動,而她開始聽到母親與其他人的通話,內容是關于她正在逐漸變好,不要再打擾她。她開始懷疑父母,甚至開始搜索割腕自殺的方法。某個晚上,她躲在衛生間里,準備結束這一切。她擔心刀片上有細菌,特意用打火機消毒。她給父母發了一條短信:“我自殺了,都是你們害的。”然后,她用刀片割向自己的手腕,血流如注。
當她高舉著胳膊,擔心血流過多而快要倒下時,門被重重摔打的巨響讓她終于有了希望。周林馨其實并不想教,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嚇唬一下母親。
最終,父母讓步了,幫她收拾了衣物。離開學校后的一段時間里,她無法發泄自己的情緒。后來她偷偷破壞了家里電腦主機,因為她是在網上了解到這所學校的。與此另一個學生胡海梁因為無法忍受學校的暴力而離家出走。
胡海梁在學校里的表現是出于恐懼的展現。家長們愿意通過文武學校的暴力來換取孩子表面的順從。周林馨覺得胡海梁和他的父母再也無法和好,而她至少還能和父母保持聯系。
十八歲時,周林馨開始跟隨父親跑業務。到了二十歲就能獨立負責一條主要運輸路線。她在文武學校的經歷讓她很難再信任別人,如今身邊只有少數幾個朋友。她把那段經歷告訴父母后,母親表示當時是為了她好,而父親則向她道歉。然而她表示這不僅僅是道歉能解決的問題。后來她搬到市區生活,但仍然無法釋懷父母送她進學校的事實。現在她的睡眠很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周林馨二十四歲時懷孕并在家待產期間心態逐漸平和下來。那年夏天她第一次在家觀看奧運會全程。成為母親后她開始關注其他父母的看法關于文武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來糾正孩子的行為而有些家長則反對這種教育方式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而不是用暴力來矯正他們的行為方式然而有一些家長卻仍然愿意將希望寄托在這些通過暴力矯正孩子行為的學校身上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但她仍然無法徹底釋懷過去的事情并且對此心有余悸并對此心有余悸以至于在奧運會上聽到解說員熱情洋溢的聲音時會讓她回想起當時的痛苦經歷即使現在也會深深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即使十年過去了那段經歷依然像噩夢一樣在她心中揮之不去她也曾經試圖在的網站上舉報過這所學校但得到的只是簡單的回復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一次她在公交車上看到學校的廣告宣傳感到震驚和憤怒因為她知道那里充滿了虛假宣傳然而對于曾經在那所學校里受到過傷害的學生來說最需要的是時間的治愈和社會的理解以及教育體系的改進和完善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保護而不是被迫接受暴力的教育手段來適應社會的壓力和要求。她嘗試調換了幾個頻道,但聽到的內容依然如故,最終只能無奈地關掉收音機。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口述周林馨,作者姚鉛墟。
孩子戒除網癮:家長的決策與孩子的感受
當家長決定把孩子送入戒網癮學校時,他們內心的焦慮和擔憂可以理解。這樣的決策真的不會讓孩子怨恨父母嗎?
以山東臨沂網戒治療所為例,如果家長盲目地將孩子送入這種機構,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無法彌補的傷痕。畢竟,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家長的不理解、不關心和不負責任。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環境,而不是冰冷的“改造”之地。家長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融入他們的生活,給予關懷和支持。

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沉迷于網絡世界,選擇了所謂的戒網癮學校。這些學校真的能夠幫助孩子戒除網癮嗎?有的少年被父母送入這樣的學校后卻發生了不幸。比如安徽阜陽的劉女士,她因為兒子小磊的“上網、脾氣浮躁”等問題,選擇了合肥正能量學校。僅僅兩天后,劉女士就接到了孩子出事的消息。經查,這所學校并未獲得辦學資質,老師甚至因為孩子不服管教而采取了極端手段。這樣的例子讓人痛心,也讓我們對這類學校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網癮問題,我們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盲目相信某些學校的宣傳,而是要深入了解學校的真實情況。我們也要嘗試理解孩子的需求,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為什么沉迷于網絡世界。也許,我們需要采取的方式不是強制戒除,而是引導他們正確、健康地使用網絡。
劉女士心中的疑惑重重,她不解地問:“我本打算與孩子一同踏入學校的大門,但因家中母親遭遇車禍需要照料,只能無奈讓孩子獨自前行。孩子進入學校時安然無恙,為何短短時間后卻傳來噩耗?”她無法接受孩子突然離世且全身遭受20多處外傷的悲劇。
廬江警方向我們透露了的真相。事發當天傍晚,學校報警稱有一名學生因站軍姿突然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中心,但最終搶救無效離世。接到報警后,民警迅速趕赴現場展開調查。
經過初步調查,我們發現羅鏗與小磊的父母在8月3日簽署了一份協議,隨后強行將小磊送入廬江的合肥正能量教育學校白山教學點。小磊并不服從學校的管理。當晚,學校的一名教官更是將他關入禁閉房,期間將其雙在禁閉房的窗戶柵欄上,并安排人員輪流看守。不幸的是,在兩天后的傍晚時分,看守教官發現小磊身體出現異常狀況,口吐白沫。學校立即將其送往縣中醫院搶救,但一切已無法挽回。

警方深入調查后揭示,該學校在日常管理上存在非法拘禁行為,并已涉嫌犯罪。目前已有羅鏗等五名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警方還證實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涉案的合肥正能量學校白山教學點并無合法辦學資質,是一所非法學校。
白山鎮知情人士透露,該教學點曾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停辦指令,鎮也已下達通知要求其在8月10日前停止辦學。否則將面臨由鎮聯合教育、公安等部門進行的強制取締行動。而令人痛心的是,這一悲劇發生前僅距離強制取締的最后期限五天時間。希望這樣的悲劇能引起社會的深刻反思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