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叛逆學生重塑計劃:互聯網教育下的轉變之路叛逆學生管理學校
青少年時期,心靈敏感、充滿夢想。當現實與夢想出現偏差時,網絡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內容,為青少年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虛擬環境。網絡游戲讓他們找到自我、實現自我,網上聊天提供了傾訴的空間和對象。一旦在這個神奇的虛擬世界里嘗到快樂與滿足的甜頭,他們便可能無法自拔,成為“網蟲”。
網絡本身的存在與學生自身的特點,確實可能使學生沉迷于網絡。只要學校、家庭及時正確引導,讓學生對網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學會自我控制,完全可以避免“網癮”的產生。遺憾的是,學校和家庭對此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總是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計算機作為信息處理的重要工具,已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之物。但家長們往往只關注孩子是否上網,卻忽視了孩子在網上的行為。

學校教育方面,盡管教育模式多樣化,但主流依然是應試教育。學生們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校過于注重成績,忽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導致學生在現實中找不到緩解壓力的地方,轉而投向虛擬世界。學校對網絡安全的教授不足,學生的識別和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
網吧運行環境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學生沉迷于網絡的原因之一。雖然網絡本身、學生自身、學校教育都存在問題,但如果管理層能夠積極作為,加強對網吧的管理,這種情況是可以得到抑制的。
當前網吧營運管理的現狀并不理想。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管理方式,都相對滯后。管理體制上存在“多頭管理、難司其職”的現象,各部門之間各自為陣,導致管理漏洞百出。管理方式上往往以專項治理為主,這種辦法在短時間內有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往往會回潮。
(一)意志毅力的消磨
網絡的過度使用,使青少年對網絡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網絡游戲的冒險刺激、網絡交友的輕松自如,以及網絡不健康內容的新鮮誘,使青少年逐漸產生"網絡成癮癥"。他們對自己的主體生活--學習,卻失去興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學業荒廢。

網絡性格的特征表現為孤獨、緊張、恐懼、冷漠和非社會化。人們對互聯網虛擬世界的依戀,以及人機對話和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與現實社會脫節,產生異化。尤其是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期,長時間面對電腦的輻射和高度緊張,會損害各種人體機能,導致身體素質顯著下降。
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每個人都以虛假的身份出現。盡管有時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但在虛假的身份之下,網絡人際關系往往缺乏真實性和信任。特別是內向的青少年,網絡雖然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但也使他們在現實世界中變得更加內向和自我封閉。
在青少年時期,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中,好奇心強而自制力弱,極易受到異化思想的沖擊。網絡信息繁雜,包括新奇、叛逆而有趣的內容,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宣傳論調和文化思想,容易使青少年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傾斜和模糊。網絡虛擬世界中人際關系的隨意性和無須承擔責任的特點,養成了自我中心的習慣,網上暴力、、欺詐等內容,使得迷戀網絡的青少年的道德素質和觀念逐漸下降。
網絡安全問題以及網絡犯罪現象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安全隱患日益突出,網絡犯罪手法也愈發狡猾和隱蔽。這些問題對青少年用戶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和挑戰。
針對孩子迷戀網絡的問題,家長可以采取漸進式的做法。首先幫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恢復規律,進而培養自制能力。鼓勵孩子多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自信和自制力。教導孩子疏壓的技巧,幫助他們面對壓力時能夠輕松應對。肯定及鼓勵孩子的正面改變,及時給予獎勵和稱贊。例如,當孩子成功實施自己的規劃時,無論是口頭上的稱贊還是物質上的獎品,都能激勵他們繼續保持良好的狀態。

當孩子們過度沉迷于網絡時,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去安排其他豐富的生活重心。這包括了提供更多人際互動的機會,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等。隨著生活重心的擴展,孩子們會逐漸對現實生活產生更多的興趣,從而自發地壓縮上網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耐心引導,切不可急于求成。
為了有效避免學生迷戀網絡,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自信是關鍵。
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重視,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當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時,家長應耐心與孩子溝通,說明沉迷游戲的危害,鼓勵孩子回歸正軌。
孩子沉迷網絡游戲往往是因為在游戲中能獲得成就感。家長應鼓勵孩子在現實世界中尋求成就感,比如在學業、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家長和學校應為孩子創造這樣的環境和機會。
學校除了開設網絡課程,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網德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網絡生活,教會他們如何正確選擇,提高自控能力。應充分發揮校園網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將互聯網作為學習、獲取信息、培養創造力的工具。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保護未成年人的條款,但這些條款可操作性不強,缺乏必要的懲罰性措施和執法力度。法律的普及和宣傳也不足。國家應加強對網絡條款的監管宣傳力度,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