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湖南叛逆學子重塑計劃:封閉式管理領航成長之路湘西校區蛻變故事
孩子叛逆厭學,不必過于擔心,澤邦教育為你提供專業且正規的解決方案。這是一所致力于將全球最佳教育方法迅速傳遞給需要者的學校,特別是對于叛逆的孩子,他們的使命是幫助孩子們找到正確的成長道路。
面對孩子叛逆厭學的問題,我們應該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孩子們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會根據這些評價來認識自己。要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滋味,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經歷失敗,他們就無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失去努力的動力。對于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讓他們先從簡單的習題開始,輕松完成,再逐步增加難度,讓孩子在逐步挑戰中感受到成功的滿足。

鼓勵孩子自我激勵也是關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們就有可能避免學業失敗。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教會他們自我暗示的方法,讓他們經常對自己說激勵的話語。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對問題的認知水平和高度,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水平和高度。針對孩子常犯的錯誤、叛逆、厭學這三個難題,我們重新思考并尋找解決之道。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錯誤其實是教育的重要資源。從本質上說,沒有孩子會故意犯錯。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無知或者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將孩子的錯誤看作是試錯——嘗試是否正確的過程。孩子在不斷的試錯與改錯中進步和成長。
接下來,通過幾個案例來詳細闡述:
案例一:面對小錯不斷的孩子,家長和老師要學會抓大放小,關注習慣和規則等原則問題,而不是盯著小問題不放。

案例二:孩子可能因為周圍人的評價而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時,家長和老師應以另一種方式評估孩子的學習,比如按等級評估,淡化差別和比較,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案例三:孩子做事情拖沓,可能是因為沒有支配時間的權利。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孩子完成任務后,允許他們自由支配時間。
案例四:同樣是考試作弊,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重要的是要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沒有孩子會故意犯錯。他們犯錯一定有原因。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們,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對于孩子的錯誤,我們需要區分類型并妥善處理。對于無知的錯誤和無能的錯誤,我們只需給予正確的指導;對于有意的錯誤,我們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解決。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對于孩子犯下惡意的錯誤,老師和家長應該深刻反思,是否自己的某些行為讓孩子感到不適,從而埋下了錯誤的伏筆。面對這樣的錯誤,應該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詢問原因,承認自己的不足,并給孩子說明問題,甚至道歉。在處理孩子的錯誤時,應該學會抓大放小,不是原則性的錯誤,一般不要去管教孩子。要注意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讓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在規則教育中,要允許孩子為錯誤進行申辯,了解前因后果,以不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進行處罰。
對于孩子的撒謊行為,應理解其目的是為了掩飾錯誤、避免批評。我們不應過分追究,而是選擇合適的時機暗示孩子,讓他們明白誠實的重要性。寬容孩子的錯誤是給予他們自我糾正的機會,但絕不等于縱容。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明白錯誤所在,為何會錯,以及如何改正,將錯誤轉化為重要的學習資源。

在親子教育中,常見的觀點是青春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叛逆行為。我認為“叛逆”是一個偽命題。許多被解釋為青春叛逆期的行為,實際上可能源于其他原因,如孤獨、缺乏成就感、情感溝通不足等。以一位沉迷網絡游戲的少年為例,他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獨、缺乏成就感,以及和父母情感溝通的缺失。當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孩子的行為問題往往也會隨之解決。
再比如一個被塑造為“乖孩子”形象的孩子,他可能并不是真的愿意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式去做事。他只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夸獎而迎合父母。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感到壓抑和不快樂。當家長意識到這一點并做出改變時,孩子可能會展現出更多的真實自我和更大的進步。
面對孩子成績退步的情況,家長不必過于焦慮或嚴厲批評。相反,可以嘗試智慧地處理,例如通過安排孩子參與喜歡的活動來減輕壓力,或者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處理方式可能會更加有效,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需求,以積極的方式引導和幫助他們成長,是更為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您的孩子成績恢復到最佳狀態時,當您被問及為何在孩子成績顯著下滑時仍鼓勵其追求最喜歡的運動時,您會深情地回憶道:“面對孩子的困境、委屈或是學習的退步,我能做的并非批評或抱怨。相反,我選擇了理解、寬容與幫助。我始終相信,這是給他們成長的力量。通過支持他們追求熱愛的事物,他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克服困難。”聽完這個故事,許多老師和家長都會感嘆:那些出類拔萃的孩子背后,往往站著智慧如斯的父母或師長。
案例四:權威并非萬能,理解才是關鍵
曾經有一位物理老師堅持統一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嚴格按照他的方法學習。即使是對那個成績優秀的學生,這種強硬的做法也導致了成績的嚴重下滑。當這位老師調整策略后,學生才得以恢復原有的狀態。這個案例揭示了一個普遍現象:盡管學校強調因材施教,但許多老師仍傾向于使用整齊劃一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當遇到沖突時,他們可能會利用教師的權威去強行解決,毫不妥協。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法培養出真正有才華的孩子,還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觀點解讀:接納叛逆,尊重成長
青春期的叛逆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標志。孩子們開始獨立思考,不再盲目接受成人的意見,這是他們確立自我地位的自然過程。對此,我們不必過于驚慌。相反,我們應該學會傾聽他們的“不”,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每個孩子的成長路徑都是獨特的,讓他們自由表達,有助于他們形成獨立的個性。
觀點延續:個性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我們不應僅僅因為孩子聽話就認為他們是優秀的。很多時候,孩子們可能只是偽裝成我們期望的樣子。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展現真實的自我,而不是壓制他們的個性。國外的教育更重視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而非將他們塑造成一個模樣。記住,具有獨特個性的孩子往往擁有更強的創新能力。
逆向思維的價值:更大的學習與成長空間

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非常聰明。如果我們一直對他們施加壓力,他們可能會變得溫順,但也可能失去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學習動力。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進行逆向思維,這樣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空間會更大。在面對孩子的行為時,我們應該嘗試理解而非僅僅批評他們。否則,我們可能會只看到孩子學習好的一面,而忽視他們在其他方面的需求。
傾聽與理解的魔力:消除叛逆的良方
案例二:媽媽,我真的無法承受如此多的學業壓力,請給我轉學吧
如今,許多中小學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作業過多。想象一下,一個孩子每天要面對各個學科的繁重作業,近三個小時的努力拼搏,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的重點小學,孩子們常常在11點之前無法休息。這種缺乏充足睡眠的狀況對他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有一個一年級的男孩子,不僅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一個多小時的語文、數學和英語作業,還要在家完成語文和英語閱讀的額外任務,以及一頁紙的數學計算。每天面對這些作業,他倍感壓力,無比羨慕其他學校孩子較輕的作業負擔。他多次向家長表達轉學的愿望,希望尋求一個更寬松、更健康的學習環境。
案例三:孩子的心聲:請別再只談學習,否則我真的不想回家

有一個高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巨大,竟然有了離家出走的想法。周五回家后,父母除了談論學習還是學習,讓他感到極度反感,親子關系也變得極度緊張。在孩子的眼中,除了學習,似乎沒有其他任何話題可以與父母交流。他們不斷被提醒要努力提高周考排名,爭取進入好班級、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這種壓力讓他倍感壓抑。我們建議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嘗試改變話題,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給予他們放松和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感受到除了學習,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的美好事物值得他們去關注。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理解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績往往會得到顯著提高。
案例四:努力卻得不到回報?讓我們一起尋找解決方法
有一個初一的學生非常努力地學習,也能積極完成作業,但成績卻始終不見提高。每次考試都是50多分,這使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準備放棄學習和補課。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需要一起分析問題所在,探尋解決對策。我們不能僅僅盯著成績和排名,而是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老師應該反思試題難度是否適合學生,能否給努力的學生一個展現自己成果的機會。多一把衡量學生的尺子,也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觀點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眾所周知,興趣是激發學習動力的關鍵。通過探究性的“胖問題”,我們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反思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教學方式,而不是為了成績而扼殺興趣。沒有興趣,就會厭學。

觀點二:超量作業無法有效提高成績
作業的目的是加深理解、提高思維能力、檢查學習效果。適量有效多樣的作業才能實現這些目標,并不是越多越好。超量作業往往只是機械重復,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讓他們望而生厭。家長和老師應該控制作業總量,精選作業內容,避免機械重復。
觀點三: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而非僅看分數和排名
評估孩子的學習應該關注多個要素,如努力程度、進步幅度、學習表現、發展空間等,而不僅僅是分數和排名。家長應該看到孩子的付出和努力,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而不是只關注分數和排名。過分的強調分數和排名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讓他們喪失信心。
觀點四:有夢想的孩子不會厭學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和向往。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分享國家和世界的重要新聞,引導孩子關注世界的發展,激發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追求。這樣的孩子往往更有動力去學習,因為他們知道學習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歷經九年的不間斷學習,這個孩子進入高中后,立下了考上名校的堅定目標,并以不懈的努力和認真的學習態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事實上,許多優秀的孩子,無論學習任務多么繁重,無論學習壓力多大,都不會產生厭學情緒。這背后的原因,在于他們心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夢想,這個夢想源于父母正確的引導。夢想與格局息息相關,而格局則受到視野的影響,閱讀正是擴展孩子視野的重要途徑。閱讀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觀點五:樂觀是厭學的天敵
心情愉悅的個體,工作和學習效率往往更高。樂觀的孩子,其學習表現往往更出色。為了培養孩子的樂觀情緒,需要適當減少學習時間,鼓勵孩子參與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當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時,強迫只會降低效率。老師和家長應該關注的是提高學習的精準性和課堂質量,而非單純增加孩子的學習時間。家長每天與孩子交流時,可以詢問孩子是否在學校感到開心,哪些方面有所進步,以及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以此表達家長對孩子的樂觀期待。
觀點六:面對孩子的退步,應鼓勵而非責備

有進步就會有退步,這是正常現象。如果孩子的退步是暫時的,家長和老師的鼓勵與支持可以轉化為孩子進步的動力。面對退步,孩子的心情可能比大人更難過。家長應該尊重、理解和包容孩子的退步,將退步視為進步的契機。如果孩子的退步是趨勢性的,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幫助孩子應對。否則小退步可能會變成大退步。因為某一方面的退步而否定孩子的努力和其他方面的進步是不公平的,可能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退步。
作者房超平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助理,他提出了解決孩子厭學叛逆的有效方法:父母要做出改變、不要總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多鼓勵少責備以增強孩子信心、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以及學會與厭學孩子溝通。這些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對于家長來說,解決孩子的厭學叛逆問題并非易事。但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引導方式、積極溝通、理解并鼓勵孩子,就一定能夠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實現他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