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七歲孩子叛逆期教育指南:解決學費與應對策略的雙重挑戰
一、作者介紹
A.S.尼爾,這位享譽全球的教育家,以其獨樹一幟的教育理念和對教育的熱愛,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身為夏山學校的創始人,他的影響力不僅限于教育界,更在家長和孩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畢業于愛丁堡大學的尼爾,曾在教育領域擔任多種職務,包括實習教師、助理教師等。由于對當時傳統教育的失望,他轉而創辦了夏山學校,致力于實現其“讓學校適應學生,而非讓學生適應學校”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也成為夏山學校的核心理念,使學校成為世界上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之一。
二、書籍簡介

《夏山學校》一書由夏山學校的創始人A.S.尼爾撰寫,主要講述了夏山學校校長尼爾以大量生動鮮活的教育個案,為家長和老師解開種種教育難題的故事。這本書是對尼爾在夏山學校實踐自由教育理念的記錄。該書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持久的“夏山熱潮”,吸引了來自各個國家和膚色的孩子前來就讀。這本書不僅被美國超過200萬冊的銷量所證明其影響力,更被全球超過600所大學指定為教育必讀書目。書中詳細描述了夏山學校如何尊重孩子的天性,以愛鼓勵孩子自由發展,使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許多在夏山學校就讀的孩子,在這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杰出的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等各行各業的精英。值得一提的是,《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巴學園”便是以夏山學校為原型創辦的。這本書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教育經典之一。
三、有關夏山學校
英國的夏山學校是一所國際私立寄宿制學校,自1921年由尼爾一家創辦以來,始終秉持著自由教育的理念。學校位于英格蘭東薩佛郡的里斯敦村,首任校長尼爾被西方教育界視為“自由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夏山學校的教育信念獨特,強調學校應適應兒童,而非兒童適應學校。盡管在教育信念上與世俗不符,且沒有強大的經濟后臺支持,但尼爾一家堅持不懈地努力使夏山學校從一所自由教育的實驗校發展成為自由教育的示范校。學校的招生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教育理念逐漸被大眾接受并推崇。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的夏山學校依舊獨立于世,被許多人憧憬與向往。在夏山學校中,老師需要適應學生的需求而不是讓學生適應老師的要求。正如尼爾校長所言:“我們決定辦一所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的學校因此我們必須放棄所有的管訓、指導、約束以及一切道德訓練和宗教教育。”學校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堅持自由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之路。
四、寫作背景及實踐過程解讀
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和盧梭教育思想的影響尼爾開始反思自己所任職的壓抑校風并創辦了夏山學校。《夏山學校》這本書不僅是尼爾對創辦夏山學校的理念的闡述更是對實踐過程的記錄。在夏山學校的創辦過程中尼爾將自己“愛、自由和生命”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并堅持“讓學校適應孩子而不是孩子適應學校”的理念尊重每個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摒棄權威與功利主義。為了實踐這一理念尼爾用了60年的時間不斷努力使夏山學校成為世界上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之一。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和實踐過程緊密相連反映了尼爾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為后來的教育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五、書中核心內容解析《夏山學校》之魂——“愛與自由”:教育的終極真諦

《夏山學校》中頻繁提及的核心詞匯便是“自由”。但真正的自由并非放任無度,而是讓孩子們做自己,賦予他們選擇的權利、嘗試的機會以及犯錯的勇氣,使孩子們通過實踐獲得寶貴的生活經驗。這種自由,實際上源自于尼爾對孩子們深沉的愛,他的教育理念貫穿全書,便是用愛的視角去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成長。在夏山學校,賦予孩子們自由,便是給予他們愛的滋養。
六、《夏山學校》的主要思想內核
《夏山學校》凝結了三大核心觀點:自由教育的“要給孩子自由”、生命教育的“平等對待孩子”、愛的教育的“給孩子愛和贊許”。
1. 自由教育的“要給孩子自由”:尼爾反對傳統教記硬背的教育方式,他堅信每個孩子都潛藏著巨大的能量,應尊重他們的個人選擇,讓他們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活動。他認為,孩子自己的選擇必然是符合其興趣的,興趣是集中注意力的源泉,也是創新的催化劑。
2. 生命教育的“平等對待孩子”:尼爾強調成人應避免以權威壓制孩子,應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強迫他們執行任何事務。在夏山學校,學生被視為獨立的個體,矛盾與爭端通過對話解決。

3. 愛的教育的“給孩子愛和贊許”:尼爾認為,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贊許,孩子的幸福與快樂源于父母給予的愛與贊許。父母應無條件地愛孩子,同時需用心經營有愛的婚姻,因為不相愛的父母難以給予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七、《夏山學校》經典語錄解讀
1. 當我和妻子創辦這所學校時,我們堅守一個基本理念:讓學校適應學生,而非讓學生適應學校。
2. 教育方式應靈活多變,如果孩子真心想學,無論采用何種教法,他們都能掌握。
3. 要改變孩子,首先改變自己。

4. 獎品的本身不是目的,做一件事的過程才是目的。
5. 對于問題學生,教師更應注重預防而非治療。
6. 自由的孩子更少的怨氣,因為他們無所畏懼。愛是對孩子的肯定,這對任何學校都至關重要。
7. 在夏山學校,損壞東西是孩子的正常行為,應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而非壓制。
8. 當孩子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他們通常不會抱怨。

9. 在夏山學校,愛和認同是治療一切的良藥。
10. 一所好的學校應該像游戲一樣安排學生生活。
11. 教師的任務是發現孩子的興趣并滿足他們。
12. 自由并不否定常識,我們既要滿足孩子的需求,也要確保他們的安全。
13. 即興表演是學校演出中最具創造力和活力的部分。

14. 當大人與孩子平等相處時,發脾氣不會造成危險。
15. 讓孩子自由玩耍,而不是剝奪他們探索的樂趣和征服困難的快樂。
16. 如果孩子內心受到束縛,他們無法適應真正的自由狀態。
17. 治療孩子的心理問題需要讓他們情感得到發泄,而不是施加壓力或心理分析。
18. 與孩子交流時,應從他們的自我開始,然后逐漸引入家庭話題。

19. 在大人的嚴格統治下,孩子可能會變成仇恨者,將仇恨發泄在更弱小的對象上。
20. 孩子的正義感和自治能力令人欽佩,對他們而言,未來是遙遠的,他們只關注眼前的事物。
21. 孩子們的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需要隨著他們的成長逐漸培養。
22. 懲罰和鞭打孩子可能讓他們變得順從而自卑。
23. 將大人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是對他們的壓迫和傷害。

24. 孩子們的快樂與幸福取決于我們給予他們的愛與贊許。
被譽為天鵝的鴨子,總是自鳴得意,脖子伸得長長的,受到過多的稱贊。但過度的稱贊有時會使孩子無法真實認識自己,如同那只被稱贊太多的鴨子。家長們不應鼓勵孩子營造空中樓閣,脫離現實。寬容之心需先對孩子展示,引導他們正確理解自我與外界的關系。
在嚴格的教育環境下,孩子可能會以惹父母生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權威的憎恨。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的反抗并非單純的叛逆,而是對過度控制的一種回應。
有些家長表面上聲稱“知道什么對孩子最好”,但深層動機卻是渴望權力。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會感到自己的權力被剝奪,產生不滿和矛盾。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他們適當的責任,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應當在尊重和引導孩子興趣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發展。過多的干涉和壓迫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真正興趣。

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提醒我們,用愛來教育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自由發展應當得到尊重,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掌握自己的命運。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理解和引導比懲罰和道德說教更為重要。家長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學會如何等待和觀察孩子的成長。
接下來是讀書感悟部分:
八、讀書感悟——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
夏山學校是一所充滿活力和人情味的學校,它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巴學園”便是以此為原型。尼爾的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理想在這里得到了實踐。
夏山學校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自由,在安全基礎上的自由探索和學習,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校由學生自治,校長與每一個學生的權利是相等的。這種教育理念讓我們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明白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的重要性。

孩子教育的獨特性與階段性
一、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旅程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因材施教。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或習慣時,家長要親自示范,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逐步引導和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
二、叛逆期孩子的處理策略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進入不同的成長階段,其中7歲到15歲正是叛逆期。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首先要與孩子溝通,理解他們的想法。每個家庭的溝通方式都是獨特的,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到適合的溝通方式。

三、傾聽與理解孩子的聲音
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與孩子交談。要以朋友的角度傾聽孩子,不打斷孩子的思路。這樣更能了解孩子,避免誤解。
四、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歡太過刻意的談話,特別是那種教育式的談話。家長應該融入孩子的世界,在玩與娛樂中與孩子溝通。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把這些事情作為和孩子交流的載體,融入自己的想法。
五、處理雙方差異的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和父母的想法必定會有差異,但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雙方要一起心平氣和地商議解決差異的方法。父母要有耐心,用事實和孩子進行解釋,減少差距,避免過多的沖突。
六、尊重與包容孩子的選擇
對于孩子的叛逆期行為,家長不應過于激烈反應,要尊重孩子,以商量、平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努力成為孩子愿意傾吐秘密的對象。很多叛逆的孩子渴望被尊重和重視,家長應給予他們一些選擇的空間,理解并包容他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