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叛逆少年的出路:開除后的賠償與成長路徑探索
《早起的蟲兒與教育的智慧》
晚上閑來無事,電視上的《朗讀者》節目吸引了董卿的眾多粉絲。在節目中的某個時刻,我恰巧遇到了童話作家鄭淵潔的朗讀。我并非熟知童話界的人物,對鄭淵潔也一無所知,但他的故事卻深深吸引了我。

回憶起了鄭淵潔在河南上學時的一段經歷。一次作文課,老師布置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題目。鄭淵潔卻將題目改為了《早起的蟲兒被鳥吃》。這一改變引起了老師的極大不滿,甚至因此被學校開除。
被學校開除對任何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起因于一次作文題目的更改。我能夠想象,許多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可能會生氣、抓狂。鄭淵潔的爸爸卻展現出了不同的態度。

不同于其他家長,鄭淵潔的爸爸看到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沒有責罵鄭淵潔,而是選擇從正面引導,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這種教育方式最終成就了鄭淵潔,使他成為了一位著名的童話作家。
教育并非簡單的灌輸知識,更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創新能力的過程。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鼓勵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不是將他們置于既定的模型之中。鄭淵潔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思想,正面引導,讓他們自由飛翔在知識的天空。
我從鄭淵潔的故事中看到了教育的智慧。每個孩子的成長曲線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思想,鼓勵他們大膽創新,而不是將他們置于框框和枷鎖之中。作為家長或教育者,我們應該學習鄭淵潔爸爸的教育方式,正面引導孩子,讓他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自由飛翔。關于教育中的創作與規則的碰撞

為了獲得高分,我們常常需要在創作上作出妥協,放棄一些獨特的想法,遵循一種更討好的方式去達到目標。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屢見不鮮。鄭淵潔的《早起的蟲兒被鳥吃》一文,雖然從邏輯上沒有問題,且觀點新穎,富有創造力,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創作卻可能因不符合既定規則而遭到忽視。
對于命題作文,違背老師的命題要求確實不對。老師們是否應該只是單一地要求孩子守規矩,而不尊重他們的思想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觀察力和理解力,應該得到尊重和欣賞。當孩子的創意與命題不符時,老師應該與孩子進行溝通,討論作文本身的優缺點,同時告訴孩子如何在命題作文中更好地運用自己的思想。
有些老師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孩子進行人格侮辱,比如要求孩子重復“鄭淵潔是最沒出息的人”一百遍。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嚴重傷害。一個有思想的孩子,被要求否定自己、嘲笑自己、辱罵自己,是很難接受的。

孩子們在面臨過度壓迫時,會有叛逆和反抗的行為。因為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但還不夠成熟理性,自控能力差,只能用自己想到的方式去反抗。成年的我們,在被逼迫被侮辱的時候,也無法保持理性,何況是孩子呢?
面對孩子的行為和思想,我們應該先試著理解他們,聽聽他們的想法。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聊天、探討,從而引導他們作出更好的表現。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需要耐心再耐心,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發現問題之根源。我們也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被理解。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讓我們記住鄭淵潔先生的話:我是羊,我生了一頭小豬,我感到幸福和愜意。做父親的對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愛。在愛的前提下,讓我們更多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自由與規則之間找到平衡,成長為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我的兒子

我的兒子,他就像一頭活潑可愛的小豬,這讓我感到無比溫馨與自豪。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我堅信每一種生命形式都是地球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并不羨慕他人有猛虎般英勇的兒子,也不嫉妒人家有千里馬般矯健的兒子。因為在我心中,我的兒子無論何種形態都是最可愛的。
我愛我的小豬兒子,這份愛是無條件的。不論他是小雞、小蛇、小兔或是小老鼠,我都一樣地深愛著他。我要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不僅是他的長輩,更是他的朋友和導師。
兒子對我深情地說:“我最愛我爸爸。”他心中理想的男子漢形象,并非一定要有猛虎般的威嚴或是千里馬的雄姿。真正的男子漢應該全身心地愛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任何打罵孩子的行為,都不是真正的男子漢所為。他更強調的,是一位父親應該有的態度——不嫌棄孩子,無論孩子是什么模樣,都無條件地去愛他們。因為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如果對他們不滿意,那么應該反思和修正的,是我們自己。

我常常想象,如果我的爸爸是老鼠、雞、蛇等動物,我照樣會愛他,為他自豪。因為我是他的兒子,這份血脈相連的親情超越一切。
關于長春玉琨學校,它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有些人對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存在誤解,這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不能僅憑傳聞就妄下結論。這所學校培養的孩子都是有理想、有道德的孩子,他們不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即使是研究生出身的我,也承認教不好孩子。我將孩子送到這所學校接受教育。那些沒有實際去過這所學校、沒有深入了解其教育理念的人,不應該隨意發表誤導大眾的言論。事實上,如果現在的學校能學到這所學校一半的教育理念,孩子們都會茁壯成長。這所學校的創辦人通過教育傳承傳統文化,是為了給社會留下人根。那些自己不懂做人道理的人,不應該影響他人對學校的評價。
每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教育方式。我們應該尊重并學習他人的教育理念,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