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女孩進入戒網癮學校,真實效果揭秘:能否有效助力戒除網癮?
目錄:
一、從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是怎樣的
從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根據其接受的教育方式和經歷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

1. 正規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
經過正規戒網癮學校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們會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體諒父母。他們不僅學習了如何正確使用網絡,還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孩子,有的會繼續升學考高中考大學,有的會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如當兵等。他們在學校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嚴謹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方式。
2. 非正規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
相較于正規學校,一些非正規戒網癮學校可能存在不良對待、缺乏專業心理疏導等問題。在這樣的學校,原本就不尊重父母、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們,可能會變得更加暴戾。他們可能憎恨父母,打罵父母,甚至做出報復父母的行為。
二、關于戒網癮學校的真實情況

戒網癮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機構,其目的旨在幫助那些沉迷于網絡的孩子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由于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接受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因此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家長在選擇戒網癮學校時,應該選擇有資質、有口碑的學校,以避免不良后果。
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17歲女孩在戒網癮學校的經歷
胡海梁因在學校受到羞辱后,父母為尋求幫助將兒子送到了一所戒網癮學校。在這所學校里,他經歷了性與暴力的侵害。類似的情況并非個例,周林馨也有著類似的經歷。她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了一所文武學校,這所學校標榜自己為“戒除網癮示范基地”,但實際上存在軍事化的封閉管理和暴力行為。這些行為對孩子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因此走上了極端之路。對于這類學校,家長應該保持警惕,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社會也應該加強對這類學校的監管力度,確保其合規合法運營。周林馨是一個充滿同情心的女孩,即便在班上有些男生欺負女孩子時,她也會站出來維護正義。每當因為女兒間的沖突被叫到學校,周林馨的父親總是從辦公室出來,遞給她一些錢,讓她請朋友們吃飯以化解矛盾。
當班主任被校外人員襲擊,并指責是周林馨幕后指使時,學校做出了讓她退學的決定。對于這個叛逆期的女孩來說,待在家里并不是解決辦法,于是她的父母開始尋找可以接收她的新學校。這時,周林馨的母親在網上看到了一所文武學校,這所學校既教授文化課,也教授武術,他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的文武學校正值繁榮時期。學校師生多次在中央電視臺上表演節目,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當時,家長們對孩子的網絡成癮深惡痛絕,這所文武學校便順勢推出了“戒網癮”的特色教育。學校主要分為四類學生:第一類是由總教練親自培養的在各類武術比賽中屢獲殊榮的弟子,他們經常舉報同學的違規行為,享受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特權;第二類是像周林馨這樣處于叛逆期、不服管教的少年少女;第三類是需要嚴格管束的網絡成癮學生;第四類則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因為父母忙于工作而被送到這里。

周林馨對文武學校的第一印象卻是偷盜現象嚴重。家長將生活費交給武術教練,教練通常會建議家長少給,因為孩子表現不佳以及避免錢多了引起事端。這種經濟壓制導致了同學間的偷竊行為頻發。
雖然文武學校聲稱文化和武學并重,但實際情況卻是文化課老師經常缺課,而武學課程則相對嚴格。每天晚上武訓結束后,全體師生在學校主席臺前集合,總教官會批評和懲罰違反紀律的同學。懲罰通常有兩種:棒打和吊打。棒打適用于較輕的違規,而吊打則更為嚴厲。
在這所學校里,伙食不佳,白天吃不飽,晚上也睡不好。凌晨時分,教練們會手持棍子進行突擊檢查,一旦發現違禁品,就會遭到殘酷的輔導。這種輔導帶來的恐懼讓周林馨經常在夜里被驚醒。
在教練的眼中,孩子們的沖動似乎成為了一種娛樂,被當作成人世界的笑話來看待。在某次中,一對情侶的親密關系因被舉報而受到嚴厲的懲罰。教練在處理此事時,言語中充滿了嘲笑和諷刺,聲音通過音響傳遍整個校園。
在這所校園里,等級分明,學生間的矛盾和爭斗頻繁。周林馨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新生,為了尋找依靠,她選擇了一個在文武學校中地位較高的“大哥”作為男朋友。盡管她并非真心喜歡對方,但這樣的選擇讓她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這位“大哥”不久便提出了越界的要求,周林馨堅守底線,堅決拒絕。她在校園里表現出手大方、個性鮮明,引起了另一名文武學校的頂尖人物胡海梁的不滿。胡海梁在省格斗比賽中獲得團體亞軍,深得總教練的賞識。他總能在教練面前談笑風生,是教練眼中的紅人。
面對胡海梁的挑戰,周林馨不愿輕易動手,她選擇先下手為強。她偷偷了解胡海梁的行動規律,得知他與女友在教學樓的固定廁所見面。于是,周林馨精心策劃了一場行動,派出小弟在廁所外守候,最終找到了證據。
胡海梁因此受到了懲罰,被吊起來并挨打。總教練抓住了這個機會,對他們進行嘲諷和羞辱。兩天后,周林馨回到宿舍,發現她的東西被掀到地上,甚至倒滿了廁所垃圾。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報復的開始。
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總教練強調期間不允許有任何違紀行為。胡海梁的人傳話稱,打架的時間定在奧運會結束后。周林馨松了一口氣,但奧運會結束的時間遠比她預想的要快。在奧運會開幕的那天晚上,全校學生被要求觀看電視直播,而總教練則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服從性和規訓。當電視里傳來觀眾掌聲時,總教練便要求學生們鼓掌或停止鼓掌,以此來訓練他們的反應能力。
在這個校園里,權力、等級、爭斗與規訓交織在一起。學生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不僅要面對自身的困惑與壓力,還要學會適應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界。在奧運會的熱烈氛圍中,周林馨爭取到了與校外人士聯絡的機會。她巧妙地利用晨跑時間,向外尋求幫助。男友和朋友們通過紙條傳遞信息,詳細記錄了朋友的名字、手機號以及見面地點。那幾天,周林馨的行動獲得了不小的成果,陸續有人主動聯系她表達支持。

在某天的下午,胡海梁等人早已約定的行動被意外打亂。當周林馨領著二十多人來到指定地點時,胡海梁顯得氣急敗壞。他提醒周林馨,人數過多容易暴露目標,并催促大家迅速散開。胡海梁這邊實際上只有六人。在周林馨詢問他的計劃時,他簡短地要求周林馨的男友出面。隨著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看熱鬧的旁觀者,胡海梁憤怒地帶著自己的人離開了現場,留下周林馨面對復雜的局面。
消息迅速在校園內傳播。當晚的集會上,總教練采取了行動。他要求參與今天的人主動站出來。盡管沒有人動,但總教練從褲兜里掏出一張紙條,點名了包括周林馨及其男友、胡海梁及其女友在內的幾個關鍵人物上臺。上臺后,所有人都指向周林馨作為此次的領頭人,她遭受了嚴厲的懲罰。
周林馨被高高吊起,雙手完全離地,身體在空中搖擺。她遭受了十五下的重擊,其中前五下尤為猛烈。當她被放下時,已經無法站立,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回到宿舍。接下來的幾天里,她精神恍惚,無法進食或說話。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對文武學校內的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
在家中休息幾天后,周林馨向母親表達了不愿再回學校的想法。母親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甚至威脅要強行將她送回并讓她在文武學校待至二十歲。在家中的日子讓周林馨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和父母的態度。母親開始限制她的外出時間,同時向她的朋友傳達周林馨正在逐漸改變的信號。周林馨的內心已經充滿了疑慮和不信任。她甚至開始搜索如何割腕自殺的方法,并嘗試在衛生間進行危險的嘗試。幸運的是,她的嘗試被及時阻止。
父母最終讓步了,替周林馨回到學校收拾衣物。在經歷了這段艱難的經歷后,周林馨的情緒復雜難以言表。她甚至采取了極端行為,如偷偷向母親電腦的主機澆水以發泄情緒。與此胡海梁離校后也經歷了內心的崩潰和家庭的矛盾沖突。他的父母對學校的暴力教育持不同的看法,他們向總教練贈送錦旗并親手送達表達感謝之情的行為反而加劇了胡海梁的內心壓力和精神崩潰。最終他選擇了離家出走作為逃避現實的方式。這個故事揭示了文武學校暴力教育背后的深層次問題以及學生們在困境中的掙扎和自救的努力。這段經歷讓每個人都深刻反思自身及周圍世界的復雜性與人性的脆弱性。周林馨的經歷似乎復雜而獨特。在她看來,胡海梁和他的父母之間的關系難以修復,而她至少還能和父母保持聯系。

周林馨在十八歲那年,開始跟隨父親的腳步,參與到業務的工作中。年僅二十歲,她就已經能夠獨立負責一條重要的運輸路線。她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父親的人脈資源,更是因為她公正嚴明、公事公辦的職業態度以及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她在文武學校的經歷讓她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產生了深深的疑慮,那段經歷讓她經歷了“背叛”,并且與曾經的朋友們失去了聯系,現在只剩下兩三個親密的朋友。
她向父母坦誠了自己在文武學校的經歷,母親表示當初的目的是為了她的成長,而父親對此表示歉意。周林馨覺得這并不是道歉能夠解決的問題。父親想用金錢來彌補,但這并未讓她釋懷。
后來,周林馨從縣城搬到市區,仍然無法釋懷父母送她進文武學校的事實,每年僅與父母聯系一兩次。這段經歷對她的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直到現在,她的睡眠仍然很淺,任何一點小小的動靜都能將她驚醒。
周林馨二十四歲那年懷孕,開始在家待產。這段時間,她的心態逐漸平和下來。她曾在家觀看奧運會,對比賽充滿熱情。當了母親后,周林馨與其他父母聊起文武學校的話題。有些父母會選擇依賴這類學校來糾正孩子的行為,甚至接受其中的暴力手段。
十年過去了,周林馨曾在當地網站上提交過關于文武學校的舉報信,但除了收到一個簡單的“謝謝監督”回復外,便再無音訊。最近的一次,她在縣城公交車上看到文武學校的廣告,廣告內容似乎光鮮亮麗,但背后的真實情況卻令人擔憂。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25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周林馨正在忙碌地工作。凌晨四點,廣播里傳來熱情洋溢的解說聲,這勾起了她在文武學校的痛苦回憶。她無法忍受調了幾個頻道都是同樣的內容,最終只能關掉收音機。
這是周林馨的口述,作者是姚鉛墟,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