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學校現狀調查:是否存在暴力行為?戒癮之路如何走?
文章目錄
學生網絡成癮,如何解決?
隨著青少年對網絡依賴的加劇,網絡成癮已成為社會的一大隱患。許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和聊天,無法自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

一、加強心理教育
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絡文化的簡單快捷,對學業重負下的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禁止學生上網。我們應防患于未然,向學生傳播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學生盡量避免上癮。對于已經患上上網心理障礙的學生,我們需要進行矯治,如適當控制上網時間,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人際交往,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指導他們正確上網等。
二、普及網絡法規教育
教師可以成立網管隊伍,印發網絡法規或規定,供學生學習并遵循。選拔出網絡管理員,普及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用道德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去引導規定學生的網上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自覺遵守網絡法規及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
三、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讓學生參與各種道德實踐活動,讓他們在面對家庭、學校和社會時,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使學生的道德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還要加強學生的寫字、運算等基本功的操練,不能僅以電腦和網絡來代替寫字和運算。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彌補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缺陷。
戒網癮學校被指虐待學生,如何看待這些“戒網癮治療”機構?
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年齡大小,都是有情感的,有內在的情緒的。在青春的十字路口,青少年們本來就充滿叛逆,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面對這些,我們真的需要用暴力和無知來管教他們嗎?我們都曾經歷過那段叛逆的日子,那時的我們或許可以忍受輔導,但真正臣服于暴力的又有幾人?
學校,作為教育孩子們的地方,應該摒棄那些基于家長無知的授權而采取的暴力手段。通過暴力塑造聽話的孩子,從外在來看似乎有效,但這無疑是違法行為。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手段給孩子內在心理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甚至可能破壞親子關系的和諧。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他們或許真的感到束手無策,面對孩子的叛逆,他們急需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于是,他們尋找這樣的“教育機構”,希望通過輔導使孩子變得順從。網絡成癮只是孩子心理營養缺失的外在表現。這種行為完全可以通過家長的持續學習和努力得到改善。

我們所真正需要的,不是這種以暴力方式將孩子塑造成模式化的聽話的學校,而是幫助父母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愛的學校。這樣的學校應該教會父母如何去愛,如何去表達愛,如何去行動。對于那些對孩子、父母、社會、國家甚至人類百害而無一利的“網癮學校”,我們應該堅決予以取締。
為何會有如此多的打學生的戒網癮學校存在?這些學校主要接收的是問題學生。由于只有輔導才能震懾這些學生,藤條和竹條成為了他們的主要工具。許多學生在這種學校的經歷都是痛苦的,甚至可能留下終身的心理陰影。社會上很多人對這種輔導行為持支持態度,這也是這些學校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
關于戒網癮學校是否打學生這一問題,任何學校都不應以任何理由對未成年人實施暴力。所謂的戒網癮學校在中國確實存在很多,包括一些軍訓夏令營也存在虐待學生的行為。這種行為是絕對非法的。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學校很少被揭露。這些學校在法律上會有自己的解釋和借口,但無論如何,暴力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最近有關長沙倍騰青少年輔導學校是否打教人的傳聞令人震驚。每一個關于孩子遭受不幸的消息都令人痛心。我們強烈要求真相的揭示,對于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都要嚴厲打擊,并追究相關責任。我們也呼吁有良知的新聞媒體關注此類,為受害者討回公道。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教育,保護每一個孩子的權益。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
針對提到的長沙倍騰青少年啟發學校打教學生的,我們深感痛心。孩子是新生的花朵,是我們社會的未來,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傷害都是不能容忍的。我們強烈要求關閉這種人間地獄般的學校,嚴懲兇手,并追究相關部門的責任。我們也呼吁有良知的媒體關注此事,還原真相,為受害者討回公道。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杜絕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受害人母親是湯宇霖母親,父親是陳立兵,來自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陳洋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