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學校真相揭秘:成長之路與改變之道
戒網癮學校一覽
戒網癮學校種類眾多,各自獨特,為家長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以下是其中一些學校的詳細介紹:
一、安徽青少年戒網癮學校。師生比例適中,重視教育質量和個性化關懷。通過增強道德素質,挖掘內在潛能,讓每個學生充滿信心和動力,學會做人,追求快樂。

二、廣東惠州戒網癮學校。主要招收有叛逆行為、嚴重網癮和心問題的學生。學校師生比例合理,注重個性化教育。
三、山東淄博德志教育學校。學校實行精細化管理,擁有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心理老師名校畢業,能夠與學生有效溝通,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四、福建莆田戒網癮學校。針對8至18歲有不良行為和心理的青少年進行心理教育、行為矯正和思想教育。學校師生比例合理,致力于幫助每位學生糾正問題,回歸正軌。
五、河南全封閉式戒網癮學校。專業從事問題青少年的心理、行為和文化教育,面向全國招收有網癮、早戀等問題的青少年。學校師生比例合理,成立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
六、云南大理青少年戒網癮學校。作為云南唯一的貴族學校,學費較高但質量有保障,主要招收12至18歲的問題青少年。學校師生比例適中,注重個性化關懷和全面發展。

七、關于一個17歲女孩在戒網癮學校的經歷。周林馨被父母送到一所文武學校,盡管學校門口印有“央視5次專訪”和“戒除網癮示范基地”的標語,但她在這所學校感受到了性與暴力的困擾。她以獨特的打扮進入學校總教練辦公室,但面對總教練的抽煙和不雅行為,她的心情變得復雜。這個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戒網癮學校內部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面對這些學校和故事,家長們需要更加審慎地選擇,確保孩子能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和治療。社會也需要對這些學校進行更嚴格的監管,確保他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在辦公室里,氣氛緊張得仿佛凝固了空氣。教練嚴肅地命令著:“給我站好了!你父親前幾天還通過電話告訴我,對于你,他主張采取強硬手段。如果你敢挑釁我,后果自負。”一個男生因為疏忽,被教練抬腳踢中肚子,頓時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這是周林馨首次來到這個環境,目睹了這一幕。
隨后的日子里,周林馨被安排進入了一個武術新生班。這個班級的特別之處在于,學生年齡跨度極大,從8歲到22歲的孩子們都有。學校采用軍事化的封閉管理,除春節外,孩子們幾乎全年都在學校度過。那些忙碌無暇照顧孩子或者不知如何應對的父母,常常會選擇將孩子送到這里。學校實施高強度的紀律約束,對違紀行為給予嚴厲的懲罰。周林馨的父親是個性格剛烈的人,他并不看重女兒在學業上的成就,而是希望她在學校里成熟成長,跟著自己去跑貨車。耳濡目染之下,周林馨在中專學校里逐漸形成了霸道的性格,抽煙喝酒、戀愛斗毆成了她生活中的常態。但即便如此,她也有照顧弱者的善良一面,對于班內欺負女同學的行為,她會勇敢站出來維護正義。每當因女兒的事情被叫到學校里來,周林馨的父親總是冷靜地塞給女兒一些錢讓她處理事情。
當班主任在校外遭到攻擊時,矛頭指向了與周林馨有關聯的人。學校因此決定讓她退學。面對叛逆期的女孩來說,待在家里并不是辦法。于是父母開始尋找其他出路,希望能找到一所能夠約束她的學校,讓她混到成年。這時,周林馨的母親在網上看到了一所文武學校的廣告,這所學校既教授文化課又傳授武術。經過考慮后,周林馨決定試一試。
這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的文武學校正處于發展的鼎盛時期。學校的師生多次在中央電視臺上表演節目,備受矚目。當時的中國家長們對孩子的網絡成癮深惡痛絕,這所文武學校便順勢推出了“戒網癮”的口號,一時間校園內人滿為患。學校里的學生大致分為四類:有總教練親手培養的親信弟子、叛逆期的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的孩子們以及年紀較小的無辜孩子。

周林馨初來乍到,對文武學校的第一印象是偷盜現象嚴重。家長們將生活費交給武術教練管理,教練往往會建議家長少給生活費以防孩子亂花錢引起事端。然而金錢上的壓制反而促使不少同學去偷錢、零食和生活用品。雖然文武學校宣稱文化和武學并重,但實際上文化課老師經常缺課,武學課程則相對嚴格。每晚武術訓練結束后全體師生集合在一起接受總教官的點評和懲罰。懲罰的方式主要有棒打和吊打兩種形式殘酷無比讓人心驚膽戰。周林馨作為一個剛來到學校的新生第一次感受到了這種緊張的氛圍讓她感到膽戰心驚。在文武學校里,周林馨面臨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挑戰,更有精神上的壓力。由于學?;锸巢患?,白天吃不飽,晚上也難以安睡。更為壓抑的是凌晨三四點的那些時刻。每當教練們手持棍子進行突擊檢查,一旦發現有學生私藏手機或其他違禁物品,便遭受嚴厲的懲罰。宿舍的寂靜夜晚里,時常傳來壓抑的報數聲和凄厲的哭喊聲。在這種氛圍中,周林馨常常在半夜被驚醒。她內心恐懼不安,與外界隔著一層厚厚的墻。但在這所學校里,有更讓她難以接受的現象——精神羞辱。出于對性的朦朧渴望,學生們往往會冒險違紀。教練們卻把這些孩子的沖動當做笑料消遣。有一次,一對情侶在宿舍后親熱被舉報后遭到教練的嘲笑和羞辱。他們的話語通過音響傳遍整個學校。在這種環境下,尊卑等級分明,學生間的爭斗層出不窮。為了尋求安全感,周林馨找到了一個文武學校的“大哥”作為男友。盡管她并不喜歡他,但想找到依靠。大哥很快便提出越界的要求,周林馨堅守底線拒絕了。不久后,周林馨的小弟因小事與人爭執并受到對方的挑釁。面對這種情況,周林馨決定采取行動。她得知胡海梁是學校里頂尖的人物且對周林馨有所不滿后,決定利用自己的智慧應對挑戰。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辦之際,總教練強調紀律的重要性時,胡海梁暗中策劃在奧運會結束后進行一場斗爭。周林馨得知后心生恐懼與不安。她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目標。事情的發展超出了她的預料。回到宿舍后,她發現床上的一切都被掀翻在地并倒滿垃圾。周林馨陷入恐慌之中,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她試圖理解這一切的背后原因并尋找解決辦法。在這個充滿壓抑和挑戰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周林馨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困惑但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應對困境并從中汲取力量不斷前行周林馨原以為奧運會會是一個持久的盛事,得知僅持續20天的消息后,她不禁疑惑:“這么短暫的時間,為何要搞得如此盛大?”對她而言,奧運會的吸引力遠不及她生活中的一些更為緊迫的問題重要。
在2008年那個令人心潮澎湃的夜晚,8月8號晚上8點,全校師生聚集在一起,總教練特意搬來大電視讓大家共同觀看。雖然電視屏幕對后排的同學來說顯得過于狹小,但總教練強調:“看電視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大家的節奏感,而非為了觀看比賽?!痹谒挠^念里,觀看奧運會固然重要,但學會服從和接受規訓更為重要。
那晚,隨著電視里掌聲的響起,總教練通過話筒指揮大家鼓掌的節奏。每當主持人發言或表演節目開始,他總是迅速命令大家安靜。這種嚴格的管理方式讓大家對奧運會的關注更加聚焦于比賽本身。
周林馨卻在這特殊的時刻找到了自己的機會。她借口上廁所,偷偷與男友見面,共同策劃了一個計劃。他們決定利用晨跑的時間向校外尋求幫助。每晚,周林馨都會收到一張紙條,上面寫有校外朋友的名字、手機號和見面的地點。她的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有幾個人主動聯系她表示愿意幫忙。
事情的發展超出了周林馨的預料。在一次聚集后,胡海梁帶著幾個人突然離去,留下一片混亂。隨著消息迅速傳播開來,總教練很快得知了情況。在當晚的集會上,他要求涉事的人主動站出來。周林馨和她的男朋友以及幾位相關的人被叫到了主席臺上。面對指責和質疑,周林馨被選為“帶頭人”,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她被吊起來,雙手完全離地,身體遭受了殘酷的毆打。

引導后的周林馨身心受到重創,她在宿舍躺了四天,失去了言語和食欲。她的自尊心被徹底摧毀,對文武學校的信任也蕩然無存。她向父母打電話表示想回家,并在家中待了幾天后決定不再返回學校。她的母親對此表示不滿并限制她的外出時間。周林馨開始懷疑一切,甚至上網搜索如何自殺而不會教。她躲在家中衛生間,用刀片對準自己的手腕,但血流的速度讓她感到恐懼和懷疑。她高舉手臂,生怕自己因失血過多而教亡。
經歷了這一切的周林馨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她意識到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是無法避免的,而面對這些挑戰時,勇氣和堅持才是最重要的。她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選擇,并努力尋找重建自己生活的方式。在這個關鍵時刻,她需要找到重新振作的力量,并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在血順著胳膊肘滴到地面的瞬間,她幾乎要倒下時,一聲重重的門被摔打的巨響讓她心頭一震,腦海中蹦出的念頭是:“你們終于來了?!敝芰周安⒎钦娴南胱呓^路,只是想用這種方式震懾她的母親。
曾經,她在網上了解到那所學校的存在。在出校后的一段時間里,她迷茫、憤怒,不知道該如何發泄自己的情緒。于是,她偷偷在母親的電腦主機上澆了一盆水,以此宣泄內心的不滿。
胡海梁離校后,他的父母為總教練送上了一面錦旗,上書“良師益友”。胡海梁卻崩潰了,他把父母打了一頓并離家出走。他在學校表現得聽話、機靈和有分寸感,其實只是出于恐懼的演繹。家長們愿意用文武學校的暴力來換取孩子表面的順從。周林馨覺得,她和父母的關系雖然有所隔閡,但還能溝通;而胡海梁和他的父母之間似乎已經無法修復了。
在家待至18歲后,周林馨跟隨父親的腳步踏上了跑業務的道路。到了20歲,她已經能獨立負責一條主要運輸路線。她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父親的人脈,更得益于她的鐵面無私和高效的辦事能力。經歷文武學校的波折后,她很難再信任他人,與舊友斷了聯系,現在身邊只有少數幾位朋友。

她把在文武學校的經歷告訴父母,母親說“當時也是想讓你好啊”,父親向她道歉。但她說這不是道歉的事,她更希望父親能以其他方式彌補。后來,周林馨從縣城搬到市區,雖然每年只與父母聯系一兩次,但內心深處始終無法釋懷被送去文武學校的經歷。如今,她夜晚家樓下開過的一輛車都能輕易將她吵醒。
成為母親的周林馨心態逐漸平和,在待產期間開始關注奧運賽事。她第一次坐在電視機前完整地觀看了奧運會的比賽。與其他家長談及文武學校時,有些家長表示理解,有些則覺得挨打是應該的。有些父母除了輔導和獎勵之外,只會選擇這些通過暴力矯正行為的學校來教育孩子。盡管十年過去了,情況并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她在官網發出過關于文武學校的舉報信,但除了一個自動回復外便再無回應。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公交車上看到文武學校的廣告仍在宣傳其所謂的優秀老師、副校長的教學光碟等。她開始回想起自己曾經的經歷并深感痛苦與掙扎。當聽到奧運會上解說員熱情洋溢的解說時她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回憶并立刻關掉收音機以免勾起更多的回憶。本文基于當事人周林馨的口述和作者姚鉛墟的整理編寫而成用以探討網隱戒除學校是否真的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問題以及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等問題等后續教育問題還有待深思和探索以推動更積極的社會變革和支持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關于網隱戒除學校是否真的有用這一問題實際上并沒有簡單的答案。從正規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并非都能得到改變但多數孩子會變得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并懂得體諒父母。同時父母也需要接受學校的教育改變教育方式以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有的孩子通過正規的戒網癮學校繼續升學深造有的孩子通過學校參軍還有的只是學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嚴謹的態度為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因此面對孩子的網絡成癮問題家長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選擇適合孩子的方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而不是盲目地依賴暴力矯正機構。同時社會也需要加強對這類機構的監管和教育體系的完善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