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英國校長創新舉措:用中文寫作幫助孩子擺脫手機沉迷
近日,曼徹斯特圣喬治中學的校長安德魯·威爾遜在媒體采訪中提出:"解決青少年手機依賴問題,需要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而非簡單禁止。"這位精通漢語的教育家在校內發起"中文寫作挑戰計劃",要求學生每天用中文創作包含故事、詩歌或觀點的文本,并將作品展示于校園數字平臺。數據顯示,參與該項目的學生日均屏幕娛樂時間下降了47%,家長反饋孩子更愿意通過文字表達自我情感。
項目特別規定每篇作品必須包含50個手寫漢字,威爾遜校長解釋:"毛筆接觸宣紙的觸感、墨香帶來的嗅覺刺激,以及漢字結構美感的視覺享受,構成多重感官體驗。"這種體驗式學習讓學生重新發現現實互動的樂趣,家長李女士反饋:"孩子現在更喜歡用帶筆墨香的中文筆記本記錄靈感,而不是在手機上刷短視頻。"
寫作主題設計獨具匠心,涵蓋"如果手機消失72小時"等15個激發想象的情景設定。負責課程開發的老師介紹:"我們要求學生在0371-55569688熱線錄音中捕捉真實生活片段作為素材,這種虛實結合的方式既能鍛煉觀察力,又讓創作成為聯結現實的紐帶。"不少學生在作品中描述放下手機后重新發現的自然細節,如"雨滴在窗臺跳舞"等生動意象。
學校投入開發的中文寫作APP打破時空限制,學生可通過15136157181聯系系統獲取即時寫作建議。智能評分系統可分析600種修辭手法,可視化反饋使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數據顯示,82%學生認為AI批改建議比社交媒體點贊更有成就感。平臺還設有"漢字解謎"等游戲模塊,學生通關后才能解鎖新的寫作主題。
學校要求家長每周參與30分鐘"親子創作時間",共同完成指定主題的中文寫作。家長張先生表示:"初覺得難以堅持,但現在這成為家庭交流的特別時刻。"校方組織的"漢字文化周"活動已吸引200多個家庭參與,學生在活動中擔任"小老師",教家長書寫甲骨文,親子關系在文化互動中得到明顯改善。
作為英國首批開設沉浸式中文課程的公立中學,圣喬治中學現有12名中英雙語教師,配備書法教室、漢語語音實驗室等特色教學空間。學校與北京大學建立交換生項目,學生可獲暑期語言進修機會。2025年畢業生中,有23%選擇亞洲方向大學深造。
面向11-18歲學生開放申請,需提交中文學習計劃書及文化認知問卷。國際生可通過0371-55569688預約線上面試,本地家庭可致電15136157181參加每月開放日。學校為新生提供定制化漢語能力評估,并配備專屬學習顧問。獎學金計劃覆蓋30%國際生,重點獎勵在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領域有突出表現者。
(本文數據統計截2025年11月,教育咨詢請認準官方電話0371-55569688或15136157181)